【我們是由台少盟經營的網站】

「台少盟」全名是「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是一個在2003年6月、由一群長期從事少年福利工作的民間團體結盟組成的團體,目前擁有45個聯盟會員,齊力關心、倡議攸關少年身心發展六大權益:「福利保障權」、「社會參與權」、「文化休閒權」、「就業保護權」、「公平受教權」、「健康發展權」。除了積極監督政府落實各項兒少福利政策及經費預算,更研發青少年權益議題,充權青少年及青年工作者,喚起社會各界對青少年政策及青少年需求的關注與投資。

 

【為什麼要關切媒體品質呢】

依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國家除應保護未成年人之隱私、家庭、住家,避免受到恣意或非法之干擾,還須確保未成年人處於合適合宜之媒體閱聽環境,無論透過任何媒介、載體所取得之資訊,皆不得有礙其身心之健康發展

我國立法院於2011年11月11日三讀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簡稱《兒少權益新法》),亦針對與新聞報導相關之法條進行諸多修正,不僅保障兒童及青少年之閱聽權益,更新增媒體自律機制,期避免媒體高舉新聞自由之旗幟,侵害基本的兒少人權。

 

【台少盟的行動】

近年來,媒體經常針對情殺、性侵害、偏差行為與自殺等事件進行侵入式報導,在挖掘真相的同時,未顧及相關兒童與青少年的權益,除了曝露當事人與關係人的隱私及身分,造成他們的二度傷害,甚至引起肉蒐與公審效應;報導中的血腥照片,更令人怵目驚心、萌生陰影;對於犯罪過程及手法詳盡描繪的報導文字、影片或模擬動畫,更一幕幕、一句句震撼著兒少尚未發展成熟的心靈,甚至可能引發模仿效應;而暗藏偏見、標籤與歧視的內容,亦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閱聽人的價值與認知,強化社會中的刻板印象與不平等……因此,台少盟自2006年起,集結其他兒少團體,一齊關注兒少新聞報導品質,並以推動「健康的媒體環境」出發,透過「他律」、「法律」、「自律」三個面向,培養社會大眾及青少年媒體監督與識讀的能力,並督促媒體建立問責制度,另也關心兒少的媒體近用權益。

 

【組成兒少媒體監督連線】

2003年初,因媒體對顏姓女童案之扭曲報導,造成家暴中心社工曝光及污名化,個案隱私被侵犯,使得兒保制度受到嚴重抨擊。台少盟遂與勵馨基金會等兒少團體因此發起「兒少權益保護連線」,期望藉此凝聚民間團體力量,監督媒體報導兒少新聞之品質,並進行相關權益與政策之倡導,更為社工的專業自主發聲。

為了擴大行動之力量,台少盟在2004年7月開始擔任連線秘書處,持續推動相關工作。

2009年因「動新聞」的報導內容侵害人權,「兒少權益保護連線遂擴大團體連結,並更名為「兒少媒體監督連線」,主要工作目標為:監督兒少新聞報導保障兒少隱私權益舉辦志工培訓營推動媒體自律

 

【兒少新聞妙捕手網站的誕生】

2005年起,台少盟持續與兒少媒體監督連線合作,進行平面媒體兒少新聞報導內容監看,發現兒少新聞報導經常出現侵入性、戲劇化、暴露未成年當事人隱私等問題,不僅傷害了新聞報導當事人,也對一般閱聽大眾造成了負面影響。

   因此,台少盟於2006年開始積極進入報社,與媒體從業人員進行對話溝通。

   同時,有鑑於一般民眾苦無可即時向媒體反應意見之申訴平台,亦缺乏與媒體從業人員溝通之管道,台少盟遂於2006年底與新聞局合作創設「兒少新聞妙捕手」網站,透過網站舉辦最瞎新聞票選、進行案例分析、推廣媒體識讀教育,發揮線上即時監督媒體之功能。2012年下半年,本網站因應行政院組織改造,轉與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合作。

 

【監看報告&金芭樂獎】

2007年開始,台少盟兒少權益連線藉由發表平面媒體兒少新聞報導監看報告,舉辦第一屆「金芭樂獎」,將獎項頒發給兒少新聞品質不佳的報紙,希望藉此推動兒少新聞報導之改善,減少聳動和血腥的報導。

第二屆共有六大獎項,其中《蘋果日報》囊括四項,為最大「贏家」。

2009年時,台少盟再次發表監看報告,針對當年度1-11月份平面四大報之兒少新聞報導,進行「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及「兒少保護(兒虐)」四大分類統計。發現:兒少新聞報導負面新聞佔大宗(52%)、四大報中蘋果日報做最多負面兒少新聞報導、七成網友看完性侵、殺子自殺等負面兒少新聞報導後感到不舒服或極度反感,九成網友表示不想再看第二次。

2010年第三屆「金芭樂獎」透過網路票選,短短十天內共有1,038位網友參與,其中有816位(78.6%)的網友將今年度「兒少不宜」的「金芭樂媒體獎」頒給「蘋果日報」。

第四屆與第五屆的金芭樂獎得主同樣是《蘋果日報》。不過,近年來由於公民媒改團體與民眾的監督,以及蘋果日報自律委員會的設立,蘋果日報報導過於腥煽色的現象已逐漸改善。

2018年起,金芭樂獎停止辦理。

 

【兒少新聞監看志工培訓營】

2007年起,台少盟每年舉辦「兒少新聞媒體監督志工培訓」,透過媒體識讀教育、新聞監看與案例分析等課程,讓有志參與媒體監看、關心兒少新聞的的兒少工作者、一般民眾、部落客、各團體實習生等,可以透過培訓更加瞭解媒體識讀,並進一步參與媒體監看行列。

 

【他律:台少盟與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

2005年由於有線電視爆發假新聞風波,進而引發換照爭議,是年的8月8日遂由媒觀婦女新知台少盟等60多團體舉行記者會,宣布組成「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聯盟呼籲電視換照審議,都應以媒體與公民社會對話協商後所訂定的自律公約為主要依據。唯有透過公民對話,才能有效結合公民監督與媒體自律,使媒體真正擔負起民主發展的重要責任。之後聯盟與「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STBA)」合作,推動形成「新聞諮詢委員會」,成為媒體與公民團體定期溝通與推動新聞自律之平台。2010年起公民媒改聯盟將秘書處移轉至台少盟。

 

【抗議蘋果動新聞】

2009年底蘋果日報推出「動新聞」,並以動畫模擬「性侵」、「暴力」等煽色新聞為特色廣為宣傳,引發社會爭議。數十個公民媒改團體齊聚壹傳媒大樓前抗議,要求蘋果停止製播侵害人權的動畫。最後蘋果日報將「動新聞」採取分級措施,但由於動畫重現許多性侵、犯罪細節,民間團體要求壹傳媒集團勿再迴避設置自律機制,尊重弱勢人權不得以動畫報導性侵、犯罪細節之訴求。從2009年底至2010年,公民媒改團體不斷與壹傳媒進行抗爭與溝通訂定自律規範,並於2010年底,促使壹傳媒同意與公民團體共訂新聞報導自律準則,展開一連串磋商,期盼能訂定出新聞媒體業者與公民團體共同認可之新聞自律準則。在歷時兩年的自律溝通後,蘋果日報自律委員會終於在2012年4月正式上路運作。

 

【法律:兒少福利新法的閱聽權保障】

歷經四年多,由台少盟與兒少團體合作推動的「兒童及少年權益保障法草案」2011年底於立法院完成三讀。其中在保障兒少閱聽權益部分,新增了「新聞紙不得刊載描述(繪)犯罪、施用毒品、自殺行為細節以及描述(繪)暴力、血腥、色情、猥褻、強制性交細節之文字或圖片等有害兒少身心健康內容」條文,針對平面媒體不當報導侵害兒少人權的狀況制定了更多規範,卻也引發媒體界的反彈。兒少團體認為,新聞自由與兒少人權的立場並非對立、衝突的,在維護言論自由的同時,媒體仍應善盡社會責任,因此,《兒少新法》有助於保障兒少隱私權與閱聽權!

 

【自律:推動媒體溝通平台的建立】

有鑑於新聞報導日益煽色腥,台少盟除致力確保兒童及青少年之閱聽權外,更每年與各媒體溝通相聞報導的人權理念,以避免媒體在高舉新聞自由時,傷害了他人的基本人權。

2006年台少盟首次進入報社舉辦「兒少新聞媒體識讀工作坊」,與第一線平面採訪記者及報社編輯人員,從多元角度觀察、檢視報導內容,以落實媒體報導應遵守隱私權與人權的原則。2006年至今,台少盟組織其他公民團體分別至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中央社、蘋果日報、爽報等平面媒體進行溝通,積極促成媒體自律。

 

【《第一次監看兒少新聞就上手》出版】

我們於2015年時,將過去傳授國高中教師與大專院校/高中職學生兒少新聞媒體識讀課程的豐富經驗與歷年成果,集結成冊,出版《第一次監看兒少新聞就上手》手冊──內容囊括認識兒少新聞、監看與分析兒少新聞的技巧與資源、認識台灣的新聞自律機制、兒少權益與媒體相關法條、介紹台灣的媒體改革力量等五大面向──藉此更廣闊地推展媒體識讀教育於一般大眾與兒少專業工作者。

然而,2019年時,我們發現雖僅隔四年,媒體環境卻因應科技、網路的快速變遷,而與2015年時有雲壤之別。手冊中的新聞案例與教案,或許具有參考價值,卻不再貼合現下的狀況,如此將會影響讀者的理解與吸收,教案亦可能因此無法發揮預期功效;而附錄的《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更已於2018年1月3日修訂成為《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應予以更正,避免誤導讀者。

因此,我們在2019年12月再版了這本手冊,希望可以繼續透過這本手冊推廣媒體識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