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媒體作好朋友?

  • 2008-12-29
  • 作者 / 蔡蕙如(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研究與教育推廣主任)

常見的廣告誘惑包括,在兒童節目播出的廣告時段,其推銷的商品直接與兒童相關,包括贈送玩具的速食兒童餐,高油、高糖的零食與碳酸飲料。廣告刺激兒童去購買的手法,除了抓準兒童想要搜集喜愛的卡通人物相關產品的心態,在食品類廣告中也會塑造一種年輕活力的氛圍、代言偶像也喜歡吃(喝)的形象、包裝上大多花俏活潑等方式。但是,廣告中的食品,大多是高熱量且缺乏其他營養素,不過廣告中並不會主動提出「食用過量、有害健康」的訊息。這種廣告誘惑的現象,顯示出「兒童有選擇的權利,但沒有判斷與拒絕的權利」。兒童、青少年朋友的生活內容,很大一部分與媒體文化有關。除了吃的、喝的是廣告上最紅的碳酸飲料、速食、高熱量零食;衣著範式大多有流行雜誌指導、流行偶像示範。在電視、網路、報章雜誌到處都查得到「哪部電影最好看」、「哪裡最好玩」、「哪裡最好吃」,充斥在我們身邊的種種資訊,竟都與消費有關。

 

處處是誘惑

 

媒體是認識世界的一道窗?

 

從電視上看當前最熱門的偶像劇、日本卡通、流行綜藝節目;上網玩線上遊戲、交友;從青少年少女流行雜誌中找自我;用手機下載最新流行歌曲鈴聲,這些「近用媒體」的方式是當前青少年認識這個世界的一扇窗,但是這些電視節目、報章雜誌、網際網路中的內容,真的呈現出世界的全貌嗎?

 

電視偶像劇的男女關係的呈現,總淪於一種刻板印象。劇中男主角永遠是最英俊、最有錢、最霸氣、最不講理,但是偶爾又會對女主角流露出疼惜的心,而男主角冷峻的霸氣,終究會被女主角的善良所改變;劇中女主角經常是比男主角窮、長得漂亮卻有點傻氣、善解人意、身旁有很多好朋友,雖然總是與男主角有諸多誤解、最終將會軟化男主角冷酷的心而結為連理。

 

這種再現男女關係的方式,其實會誤導孩子們對於性別互動的認識,進而誤以為現實生活中的兩性交往也是同樣的情況。模仿劇中情節,或是期待心儀的對象以劇中相同的方式對待自己。對於自己的形象,男生希望自己是高大英俊的,女生希望自己總有一天有男主角來解救平凡的生活。本土製作的偶像劇不斷在複製偏差、錯誤的性別刻板印象,使得青少年在面對真實的兩性相處情況時,讓彼此都受傷。

 

陪孩子一起看電視

 

工作忙碌的家長,有多久沒陪孩子們看電視了呢?家中的電視機、電腦、報章雜誌,不僅是單純的資訊來源,其中散佈的價值觀,也可能成為孩子們的「導師」。如何讓孩子們可以接受更多元的資訊、更廣泛的價值觀,都必須建立在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討論與陪伴,唯有主動與孩子們一起看電視、一起討論電視,才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去分辨,媒體內容的建議是否要加以遵循與吸收,而這種方式,才有可能讓媒體成為開啟世界的一道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