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亂象叢生 閱聽人應當共同監督

  • 2010-07-19
  • 作者 / 鄭雅婷(銘報記者)

▲2010「兒少新聞媒體監督志工培訓營」筆記

 

此次媒體識讀活動大體來說分成五個部分。一開始先觀看『有怪獸』的紀錄片,記述媒體中含有許多怪獸,有收視率、消費個人隱私、媒體公審、新聞廣告化、置入性行銷、歧視特定對象及政治意識形態。收視率的部分,片中三立新聞主播陳雅琳解釋,若某時段是播報暴力、八卦娛樂性新聞,當時段的收視率飆高;若是正規正矩的播報國際新聞,收視率就突然變低,所以新聞台普遍以收率來選擇播報的新聞類型。媒體公審也是可怕的媒體現象,媒體會透過鏡頭、筆,直接做出個人主觀的判斷。常常會造成對被害人的二度傷害及媒體主導新聞的現象。

 

第二部份主題為公民團體如何參與媒體改造,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女士以有怪獸這部片講解所有媒體中的怪獸的可怕及意義,甚至舉個例子說明歧視特定對象或將特定對象標籤化的現象,有則新聞的標題為『兩盜劫民宅 遭三原住民砍死』,為何要特別標明原住民?這樣反而使標題看起來很怪,也有歧視的意味。媒體在界定社會問題上採取幾三項特點:1.可怕的,將某些特定族群界定為可怕的危險族群加以報導,卻無視於對方的人權2.可憐的,特別為可憐的個案做特別報導,甚至誇大,反而忽略了整體的社會問題或結構性問題。3.可笑的,以揶揄的再現意味社群間的偏見、輕蔑、不信任的關係。媒體亂象影響整個社會到大眾,閱聽人應當共同監督、支持公共媒體及拓展公民的媒體空間,以改善媒體環境。

 

對抗媒體刻板印象  倡議尊重人權價值

 

第三部份主題為解毒新聞:媒體裡的不正常世界!?現今的觀念很多都來自媒體,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組織發展部主任蔡蕙如小姐舉了很多例子說明,例如現代人對於「七年級」的看法往往是草莓族;對於「青少年」的看法是叛逆、危險不受拘束的一群。但我們是否曾想過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觀念和想法?這些都是媒體不斷灌輸給我們的觀念。現今孩子最常接觸的媒體便是電視,簡單來說,以兒童幾乎都看過的迪士尼卡通為例,女性在卡通裡的形象都是大胸脯、腰細、嬌媚可人,這種對女性的概念就塑造在孩子的腦海中,使得女孩們往這方向去追求女性的形象。在迪士尼卡通,女性就算在怎麼堅強、勇敢,最後遇到挫折時,都會需要一個男性來拯救她,這方面就會帶給孩子錯誤的觀念,女性不一定要依賴男性,且對女性有刻板印象。

 

第四部份主題妙捕手情報站1:如何進行兒少新聞報導監看與案例分析,勵馨基金會王淑芬專員剖析,常有報紙標題過度聳動、渲染,例:少年血鬥 3人重傷。事件當事人為兩名成年人及一名少年,卻只指名少年,製造少年的負面標籤與刻板印象。內容有時也秀出當事人的學校名稱、照片及詳細資料,對當事人是一種二度傷害,且無法回到原本的環境生活。照片方面,以蘋果日報為例,常呈現過於暴力、色情、血腥的畫面,甚至揭漏當事人的隱私。模擬圖片上,有些報導過於描述犯罪手法,也提供足以辨識當事人的資訊。許多不當的報導對社會會產生負面的影響,例如:家暴模仿學習案,由於媒體過於報導家暴的相關新聞及手法,導致民眾學習模仿。未來希望媒體避免直接刊登兒少或曾受過性侵當事人及關係人的圖片與身分資訊,且不做侵入式的採訪,以尊重當事人的人權為主。

 

媒體監督路上 保衛人權鬥陣行

 

第五部份主題為妙捕手情報站2:妙捕手網站介紹與案例分析。台少盟文宣專員胡耿維先生以妙捕手網站來介紹分析報紙案例可以以標題、模擬示意圖、照片、內文及其他的五部份進行分析,在各部份下方都有標明怎樣是符合負面報導的標準及列舉案例說明。最後,希望參與培訓營的學員可以針對2010年任一月份平面兒少新聞選出一則代表性新聞進行案例分析,在8月30日前以上傳網站的方式交回台少盟。之後,妙捕手網站會從所有兒少新聞中,選出幾則新聞進行線上新聞媒體識讀、票選、抽獎,請大家一起參與,發揮影響力。

 

在參與培訓營之前,我以為我對媒體已經有一半的了解。培訓營後,才了解或許我現在知道的可能才只有一半。聽完整個培訓營的課程,有種被震撼到的感覺,從來都不知道,原來媒體的影響力有這麼廣,平常對於事情的看法或想法都可能是媒體塑造出來的,那是個很可怕的現象。那可怕的程度就像學校課堂教過一個理論-媒介帝國主義,許多國家就是利用媒體的傳播效果支配人民的想法,使人民完全臣服帝王。所以媒體傳遞給民眾的訊息若是錯誤或負面的,那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就不言而知了。更何況,許多孩童從小就接受電視或新聞媒體的洗禮,負面的資訊一旦吸收多了,對孩童的心理影響更是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