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青少年與媒體互動之概況

  • 2012-12-28
  • 作者 / 李子瑋(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

本文將從平面報紙的報導、網路平台近用概況進行初略性的探討。首先,平面新聞部分,根據兒少新聞妙捕手問卷調查結果相比較,2012年兒少新聞報導在標題聳動、報導手法過故詳述犯罪細節,以及照片有暴力血腥不適當畫面等問題,皆比去年嚴重,亟待改善。

  

即便假新聞,誇大不實的報導充斥,並為人詬病;但平面報紙與電視新聞卻是閱聽眾接獲新知與消息的主要管道。近年來台灣平面報紙與電視新聞在羶色腥新聞播報比重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而青少年在屬心智層面仍在發展與摸索階段,這一類新聞往往可能誤導他們的價值觀與是非;細膩的描述犯罪手法與工具,更可能誘導青少年嘗試模仿或使用之。

  

在網路媒體使用方面,根據李明蘭(2008)與郗雯韻(2010)等學者分別調查發現,李明蘭認為性知識、色情資訊主要來源以網路為主。而且郗雯韻提到網路使用時間越長、接觸到越多暴力訊息時,易有網路被霸凌的情況;男性、色情及暴力訊息暴露為網路霸凌 / 被霸凌的危險因素。該研究建議應將網路霸凌預防教育納入傳統校園霸凌預防課程、強化電視與網路分級制度,以防止兒童與青少年藉由媒體而接觸到色情與暴力訊息。

  

台灣電競職業隊伍「台北暗殺星」(英文名Taipei Assassins,簡稱TPA)於2012年10月14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英雄聯盟第2季世界錦標賽總決賽中奪冠,台灣政府及朝野各黨團之後的反應為允諾修法、拋出「電競選手可服替代役」之構想。筆者認為網路電玩產業應以各層面的長遠、永續的角度來看,從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我國電玩產業與生態發展、國家網路政策,加以整合與研討,才能提出最適切的青少年的網路電玩與使用政策或法令。

  

BBS、PTT網路介面與資訊流動萬變,網絡通路連結與互動複雜,個人隱私權、網路成癮與網路社群相關議題(如霸凌)等議題日漸受到產官學界的重視。Facebook(臉書)可幫自己找回許久未聯繫的好友,甚至成為現代許多網友快速尋獲資訊與交流的主要管道,但卻也突顯各項隱私的重要問題,例如個資外露、行蹤與閱覽紀錄被記載、攝影作品的網路重製權等問題,青少年若不謹慎,很容易觸法在網路上使用未經他人許可之資料,或是自己的隱私遭受到侵犯。

  

我國生活教育應建立青少年多元興趣的發展,鼓勵吸收各種媒體之資訊,改變接收媒體訊息的習慣,避免沉迷於網路世界,或甚至把網路世界視為真實世界唯一鏡子,這對於青少年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養成會造成長遠不良的影響,培養健全、宏觀的正向視野。媒體若使用在正面與建設性的地方,會發揮相當強大的影響力,因此青少年的媒體近用教育與表意權知識上的薰陶,也變得相當重要,且將在媒體識讀中扮演重要的關鍵。

  

台灣各地區目前許多廣播電台培訓營、高中與大學的傳媒社團、寒暑假業界實習、攝影徵件、青年專欄都是近用媒體為自己所關切的公共議題發聲的絕佳管道。然而媒體識讀的理論與知識建構,在表意權應用層面仍普遍相當貧乏,缺乏學者或專業人士的引導與啟蒙,大多以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引領學生入門,未有一套嚴謹且永續進行的實踐方案。整體而言,青少年在使用媒體上的知識宣導仍尚有一大段路要持續努力,臺灣公民教育在這方面的宣導仍然需要再檢討與反思。

  

未來網路世界將整合傳統媒體,共同帶領到Web3.0世代,人際關係會隨著傳統傳播媒體與新科技媒體的改變,而變得更加微妙、複雜,更捲動著全世界的政經、貿易、文化,甚至所有永續事業的發展。未來的主人翁,青少年必須在求學階段對於媒體的本質與發展必須有所認識,方能在這變化萬千的世代與潮流中找尋、蛻變、穩固自己的定位,而避免迷失自己。

  

參考文獻:

 

李明蘭(2008)。《青少年媒體色情經驗與性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郗雯韻(2010)。《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色情暴力訊息暴露與霸凌經驗之探討-以新北市高中職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