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新聞第二個標題──臉書小編的註腳

  • 2015-07-23
  • 作者 / 許熒純(台少盟文宣員)

        偶而歡呼「送啦!!!」,偶而質疑「這整件事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搔頭」,偶而摘錄當事人一句經典的話,偶而用一句流時語評論「颱風天就是要___啊,不然要幹嘛?」。即時新聞的臉書小編像你的好友一般,用貼近你的話語、與你相近的情緒為新聞下評論與註腳,總讓你忍不住點開新聞看看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事。讀者每天使用著臉書、看著臉書小編的發言、甚至留言與小編互動,卻甚少質疑小編作為新聞媒體的一份子,是否該遵守新聞倫理,在爭議的議題中保持中立的角度,避免影響讀者的立場、煽動讀者情緒。


        自從網路出現與普及,閱聽人逐漸改變媒體使用習慣,網路新聞的閱讀量也逐漸超過了紙本新聞,迫使傳統媒體開始經營新聞網站。同時,新聞點閱率也取代了印刷量與銷售量,成為廣告商最重視的指標,新聞不再能包裹成一份報紙販售,而是每一篇新聞都要斤斤計較點閱量。所幸,新的社群平台Facebook(臉書)的出現,除了聚集了大量的網路使用者外,也讓新聞網站有了更便利的推播方式。


        臉書於2008年進入台灣,因其獨特的動態牆設計,使用者能即時在自己的頁面中看到朋友們的動態以及關注的資訊,使用上極為便利,快速擄獲了台灣民眾的心,用戶在短時間內暴增,目前台灣每月活躍用戶更高達1500萬人[i]。不僅取代了過去的部落格、網路相簿,更成為民眾獲取新聞資訊的重要平台。民眾透過成為朋友與訂閱粉絲專頁,就可以方便的接收有興趣的資訊。


        新聞媒體為了在臉書平台上競爭點閱率,讓讀者在大量、快速瀏覽的資訊流中停下來,並且點閱一則新聞,開始透過社群行銷的方式,利用網路小編與閱聽人互動,希望藉此拉近與粉絲們的距離,吸引更多的點閱量。小編們透過了解社群的喜好與語言,抓住讀者風向並包裝訊息,增加粉絲們的興趣,以將讀者從臉書的動態牆導向網站,換取點閱率。在此過程中,經營社群的小編為新聞所下的註腳,儼然已成為新聞的第二個標題,影響著讀者是否點閱、按讚或者留言互動。


        然而,小編們為了迎合大多數讀者吸引點閱,卻常常透過煽動讀者們的情緒,或是使用標籤與歧視性的語言,操弄特定的刻板印象當作玩笑。舉例來說,在台灣社會因為北投女童割喉案而對立不安時,小編下了「廢死聯盟的成員,你們怎麼看」的註腳;在轉貼搜捕到黑槍的新聞時,詢問社群「北部的粉絲對「三重」的印象是什麼?」;查獲年紀較大的應召女的新聞中,特別節錄嫖客所說「怎是阿嬤級的服務小姐」。這些註腳都清楚可以看見,小編的發言有著特定的立場與企圖,希望煽動某些立場的讀者的憤怒,或是勾起讀者們某些特定的刻板印象。


        小編們之所以寫出類似的文字,也許是因為未受過專業的新聞訓練,或許是因為努力達到工作上所被要求的績效,但新聞網站小編除了行銷的角色之外,卻也同時是新聞媒體產業的一份子,與記者、編輯們同樣代表著該新聞網站/報社,理應同樣遵守新聞倫理,在爭議的議題中保持中立的角度,避免影響讀者的立場、煽動讀者情緒。


        新聞網站的小編們在轉貼新聞、發言互動的時候,不能僅將自己視作行銷的一環,應該加注意發言的立場、標籤化與刻板印象的問題,尊重不同聲音、不同立場的團體與族群,不要再靠著煽動情緒與刻板印象來騙點擊率,為新聞網站打造更全方面的專業度;而讀者們也需提升自己媒體識讀的能力,避免被情緒性的文字煽動、並時時反思發言背後所想操弄的刻板印象為何,面對歧視性的發言也應挺身而出,勇敢留言要求小編們更正他們的發言,也可以透過iWIN[ii]網路內容防護機制申訴。

 

[i] 鍾張涵(2015年1月29日)。臉書亞太區副總裁:台灣是重要市場。聯合新聞網。2015年7月22日,取自:http://udn.com/news/story/7088/674219


[ii]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制http://www.win.org.tw/i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