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察:護校女學生 校內廁所產子

  • 2016-05-04
  • 作者 / 王麗玲(瑪雅人文教育創意中心執行長)

*原文連結*

新聞事件:護校女學生  校內廁所產子
播出日期:96/10/05報導新聞台:TVBS

 

新聞報導最後一段內容:(很值得關切的新聞報導,尤其最後一段)
 

『救護人員:「他們才提著一個塑膠袋,然後用一個紙盒子裝著,要求我們將這個『東西』,一併送到醫院去,我就直接問她(校護)說『小嬰兒是不是已經沒有生命?』,她就說『對』。」
 

而箱子內的小嬰兒,卻在急救後已經恢復呼吸心跳;身為專業護理學校,校方竟是如此對待一條生命;之前沒有發現學生未婚懷孕,事發後認定嬰兒死亡,也沒有依法報警,還刻意隱瞞部分事實;究竟是女學生還是校方,一開始就沒有給嬰兒活下去的機會,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作者觀感:

 

一. 此則新聞是對小生命提出應有的尊重,並嘆問學校的危機處理有待檢討!另外我們的社會、學校及家庭沒給孩子(未成年未婚懷孕者)可信認的支持系統! 而為什麼她們常選擇在廁所產子呢?(之前也有幾個新聞案例是在廁所產子) 二. 這學期我為台北市社會局編導一齣《未成年未婚懷孕教育宣導劇~到底要不要聽媽媽的話》,然後到台北市的高中職校演出,得到熱烈的迴響(可惜經費有限,很多學校都向偶)!藉由戲劇表演與青少年的同學互動導入思考釐清觀念,探討談戀愛、兩性教育及正確的避孕方法等等。例如:

 

1.  200人裡只有4位舉手表示父母會和他(她)談性知識;幾近百分之百知道家暴通報專線(新聞媒體的報導功不可沒。我有位學生受暴15年之後才離婚);同時也幾近百分之百不知道未成年未婚懷孕的輔導服務或機構。

2.  未成年未婚懷孕者是很恐慌又無助的更怕被公開,所以我們提供電話專線和諮詢服務項目,希望同儕幫助同儕,多一個資訊多幫助一個人。

 

三. 我曾在高職擔任性別平等委員,發現學校對於兩性教育最便利的方式是選幾部影片(一學期要學生擇其2部)自行觀看然後寫心得比賽,或畫畫比賽。如此也得到教育局評為優等。而對於校內學生發生相關事件不但不機會教育還恐壓老師不得與學生探討..!

 

四. 在許多女性受刑人也是在未成年時懷孕生子,甚至在國中時就中輟,然後遇人不淑,墮落紅塵染上毒品。35歲以上年紀可能大部份要背負家計,現在22歲~30歲則可能為享受物質而國中就中輟(之前我在中途學校的學生通常是受物質誘惑而援交),然後遇人不淑,墮落紅塵染上毒品甚至也感染愛滋病並懷孕!所以當孩子的家庭失能時,社會和學校是有義務擔負此協助的責任。

 

五.讓我們試想:一位小女生在廁所那小小的馬桶邊,摀住自己的嘴巴忍著無限的疼痛,不敢叫出聲來....羊水破了她只能流淚努力的掙扎無助的生下一位小小的嬰兒,小孩生下小孩!!

 

新生命的誕生是需要許多人的陪伴和祝賀的!?

 

而在廁所生子的女孩,她不但獨自承受近十個月的懷孕過程,更要掩護身材不要被發現她懷孕,從懷孕到生子的這女孩她承受多麼多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