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三教肛交、小六教性高潮」論假訊息的跨媒體平台傳播效應

  • 2019-12-06
  • 作者 / 廖珮如(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中心 副教授)

       遇到假新聞、假訊息,澄清有用嗎?

       今年11月,一位總統候選人的妻子在後援會指出,現在的性教育並不適切,國小便教肛交、性高潮,讓許多媽媽無法忍受。新聞一出,教育部隨即於臉書發文指出該發言實屬謠言,國小教科書中並無未教導肛交、性高潮。顯然教育部的澄清並未化解早已形成的對立,其後便有家長團體指出,問題不在教科書,而在校園教學現場的亂象。即便該家長團體所指涉之國小教師數年來已多次於媒體解釋該課程的執行細節,此番解釋仍未能阻止性平教育的謠言繼續流傳蔓延。

      我們在此事件上看見自2011年真愛聯盟成立以來,隨著台灣社會討論同性婚姻法案而加劇的性平教育反撲勢力。近十年來,性平教育(含同志教育、性教育)相關的謠言逐漸形成壁壘分明、各說各話的情況。謠言如野草,選舉之風一吹便蔓延擴散,無從除起。關於性平教育的謠言廣泛傳播,信之者眾,相信國小教性高潮、肛交等說詞的人更不乏高知識份子。何以這類謠言能散佈如此廣泛,且逐漸形成兩群人截然不同的世界觀?觀之不同群體的人之間難以對話的現象,澄清假訊息的效益有多大呢?本文將針對近十年來性平教育相關謠言之傳播進行探討,以指出當代台灣面對的媒體識讀困境並非僅來自個人之媒體素養,亦牽涉民眾之媒體使用習慣及假訊息背後的政治目的。

       我們先從這類假訊息的傳播模式來談,「小三教肛交、小六教性高潮」的相關新聞中提到,該總統候選人妻子因看到朋友傳給他的訊息中,有媽媽非常激動,指陳孩子在學校接受不當性教育,這位候選人妻子便認為台灣目前的中小學教育現場有很大的問題。可以看到,這類假訊息先在熟人朋友的群組裡傳播,再延伸到日常生活的談話,若由政治人物(或他們的妻子)說出便成為眾所矚目的新聞。那麼,這些假訊息的來源是哪裡?更重要的是,這類訊息的政治目的是什麼?

      性平教育的假訊息存在已近十年,2011年真愛聯盟成立後便極力反對性平教育中的同志教育,該聯盟使用網路連署平台、電子郵件群組募集連署。信件內容指出性平教育為「性教慾」,國中小的校園正在全面進行多元情慾的教學內容,教導未成年學生做愛姿勢、戀童、人獸交等內容。(若搭配各家基督宗教背景的新聞媒體進行交叉比對便可發現,此類謠言所反映的是全球基督教右派的性道德價值觀,及全球基督教右派於各國反對性教育的論述。)性平教育的相關謠言由此時開始散播,彼時的性教育謠言傳播歷程除了網路連署、紙本連署等方式之外,最重要的傳遞管道為電子郵件群組。

       電子郵件群組與LINE群組有一共通之處,那便是「線上群組」象徵「線下人際網絡的組成」。假訊息之所以能廣泛傳遞正是因為,人們在接收訊息的時候傾向於相信熟識的人所散布的訊息,且這類群組多為封閉群組,較難針對訊息真偽進行公共查核。另一方面,當時有許多基層教師反映,連署文書和性平教育謠言是透過工作用的電子郵件群組傳送,使得某些資淺的基層教師難以在反映職場權力關係的郵件群組中做出澄清回應,線下人際網絡的組成也會影響該類訊息是否能在傳遞時即時澄清訊息真偽。(2013年、2016年、2018年社會大眾討論同性婚姻與性平教育時都出現類似的情況。)

       我們在討論假訊息傳播時,往往忽略新聞或其他媒體的訊息僅是文本,使假訊息發揮作用的是線下世界的人際網絡,人們於日常生活中聊天時本就交雜許多真偽未定的訊息,線上世界的假訊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口耳相傳能夠達到最大的傳播效應。這讓我們回到本文開頭的這位總統候選人妻子收到的朋友訊息,台灣社會從2013年的反多元成家草案開始,便已接收大量關於同志群體、同性婚姻和性平教育的假訊息。這類訊息配搭聳動標題形塑教育現場亂象,一張張移花接木、假造內容的圖片訊息,加上一則則斷章取義、扭曲事實的影片,傳遞台灣將成為多P、亂倫、人獸交的道德淪喪社會,訴諸家長守護下一代生活於更美好社會的情感,呼籲民眾參與連署或遊行抗議此類政策。這些夾雜諸多不實訊息的圖文、影片之所以能廣為散佈,與其訴諸庶民對抗腐敗菁英的民粹情感有關。

       2016年反民法972修正、2018年1124公投等時期皆可見到此類訊息鋪天蓋地於LINE群組散佈,假訊息的問題不僅僅在於其所傳遞的仇恨對立意識型態。在性平教育的議題上,人們往往忽略假訊息背後的政治目的,因其訊息訴諸性道德,召喚家長守護下一代的情感,反倒形塑支持現行性平教育者禍國殃民、破壞人倫秩序的社會亂源形象。假訊息的政治目的在於形塑這樣壁壘分明的對立陣營,那麼,我們澄清假訊息仍有用處嗎?

       這幾年在台灣社會中,LINE的群組模式在假訊息傳播上扮演關鍵的角色。根據LINE於2019年發佈的數據,台灣用戶數為2100萬,平均一個人一天發送60則訊息。在我們針對假新聞進行事實查核、對民眾進行媒體識讀教育時,我們更需跳脫媒體文本,探討媒體平台的訊息傳播歷程形成的社群互動模式。針對假訊息背後的政治目的進行通盤討論,呼籲社會大眾學習辨識假訊息內容的政治意義,方能縫合近年因大量假訊息而漸趨仇恨對立的台灣社會,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