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數位性暴力:理解與支持是關鍵

  • 2024-12-15
  • 作者 / 台灣展翅協會

面對數位性暴力:理解與支持是關鍵

在數位時代,網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與無限可能,同時,也可能潛藏著風險。其中,數位兒少性剝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23年有2914件兒少性影像的通報,佔所有兒少性剝削案件的八成[1]。兒少可能遭遇網路誘拐、性勒索,或遭散布性影像,再加上線上線下的現實交會,對被害人造成深遠的影響。

從展翅的被害人服務經驗,我們看到被害人可能會經歷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幾種情緒[2]

背叛感:在網路誘拐的案件中,加害人可能假扮成好朋友、男女朋友、很會照顧人的大哥哥大姊姊等等,兒少在相信對方的情況下傳送了性影像,卻發現對方宣稱的其實是假身分,或是在拿到照片後立刻轉變態度。這都讓兒少感受到背叛、信任感遭到破壞。兒少可能有憤怒、難過的情緒,有時甚至會感到自責。

持續的壓力:當影像還未被散布時,被害人會擔心被散布的可能性,或是遭受性勒索;而當影像被散布,被害人會擔心遭到持續散布、是否會有親友看到、也可能受到其他加害人的騷擾、二次、三次或更多勒索,也可能延伸出霸凌的議題。被害人面臨持續的壓力,長期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

如果您有類似的經歷或感受:

  1. 相信自己:首先,很重要的是告訴自己我沒有錯!錯的是欺騙、濫用兩人關係的那個人。
  2. 保留證據:當性影像外流或被威脅時,不要因為慌張害怕就刪除所有資訊。第一步先停止與加害人互動並保留相關證據,包括對話截圖、加害者的帳號資訊等。避免刪除對話記錄,這些資料將有助於尋求法律協助和報警。在保留相關證據後,再封鎖對方。
  3. 尋求協助:你並不孤單,有很多人可以也很願意協助你。告訴家人、老師,或信賴的同學、親友;或是聯絡性影像處理中心、展翅Web885諮詢熱線,社工們會提供你相關資源,以及協助影像的移除。
  4. 表達需求與感受:創傷的復原是一段旅程,告訴信賴的人當你感到困難時需要哪些支持,無論是情感上的陪伴、具體的行動,或心理諮商資源的協助,這都能幫助你逐步恢復平靜。

家長的角色

家長的角色在協助兒少復原上至關重要。實務經驗顯示,親子關係緊密且溝通順暢的家庭,能更有效支持孩子度過數位性剝削的創傷,較快地回復穩定生活。

  1. 避免責備:保持冷靜,肯定孩子求助的勇氣,並傳達「這不是你的錯」。專注於陪伴與協助孩子度過難關,而非向孩子追究責任,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
  2. 善用外部資源:家長不需獨自面對事件,政府社工和民間團體都能提供支援。家長也需關注自己在這個事件中受到的衝擊,必要時尋求心理支持的資源。
  3. 重建家庭共識:與孩子一起討論如何應對當前問題,例如封鎖加害人、保留證據等。此外,了解孩子的需求,親子關係重新調頻,重新建立信任與支持的基礎,幫助孩子回復穩定。

同儕的力量

根據一份跨國研究,當兒少遭遇數位性剝削事件,40%會選擇告訴朋友而非大人[3]。兒少可以成為重要的影響者,提供支持及帶來改變。

  1. 成為可信賴的支持者:若發現朋友遭遇困難或傷害,讓對方了解「我在這裡支持你」,傾聽同理對方,鼓勵他們向師長或專業人員求助,避免獨自承擔壓力。
  2. 抵制二次傷害:若收到同學的性影像,不點閱不轉傳,也提醒其他同學不要轉傳或分享;同時,陪伴受害的同學告訴師長,避免影像進一步擴散。

 

當兒少遭遇數位性剝削時,兒少身旁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構築起全面的支持網絡,協助兒少度過難關。

 

 

[1]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兒童及少年性剝削案件辦理情形。https://dep.mohw.gov.tw/DOPS/lp-1303-105-xCat-cat05.html

[2] 修改自陳逸玲(2021),預防及回應影像性暴力,https://www.ecpat.org.tw/NewsList.aspx?ID=55&pg=13&d=4706

[3] ECPAT International & UNICEF Office of Research – Innocenti (2022). Children’s Disclosures of Online Sexual Exploitation and Abuse. Disrupting Harm Data Insight 2. Global Partnership to End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