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數位的世界出發吧!青少年勇者!

  • 2024-12-15
  • 作者 / 邊邊女力協會秘書長 謝莉君

向數位的世界出發吧!青少年勇者!

歡迎登入數位時代

請試著回想一下,你第一次上網是幾歲?當時的你上網做了什麼事?你又是在幾歲拿到第一支智慧型手機呢?

如果你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誰會記得自己幾歲上網?我那時候太小了啦!那麼,你可能是一個「數位原住民」。在維基百科上,關於「數位原住民」的定義是:「從小就生長在有各式數位產品環境的世代。」

這樣的數位使用經驗,和爸媽生長的世代很不一樣。爸媽們是「數位移民」,是維基百科上說的:「長大後才接觸數位產品,並有一定程度上無法流暢使用的族群」。當然,爸媽也有自己慣用、常用的程式或平台,但當一個新的程式推出,身為數位原住民的青少年,可能會比數位移民的爸媽會更快地熟悉並上手。

這樣的資訊落差,有時會讓親子之間產生衝突,爸媽不懂為什麼你總是在滑手機,而你則是抱怨爸媽給你的手機太老舊,不能更新同學都在用的app。有時爸媽還會神經兮兮的問你,會不會遇上什麼奇怪的人?同學請先別翻白眼,爸媽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的。數位世界確實存在著威脅,這也是我們登入數位時代後,要學著迎接的挑戰。

數位性別暴力與你的距離

2024年的5月,一系列關於「創意私房」的新聞,讓很多爸媽焦慮。這個論壇透過販售私密影像盈利,其中也包含了未成年人的私密影像,規模之大,甚至超越2020年南韓發生的N號房事件。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創意私房和N號房的事件,我推薦「志祺七七」的解析影片,有很清楚的說明。

創意私房和N號房事件,就是所謂的「數位性別暴力」。在2021年行政院發布的定義中,數位性別暴力是指:「透過網路或數位方式,基於性別之暴力行為。」其中有10種在台灣常發生的暴力樣態,相關說明可以參考行政院的網頁。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聊聊在這些暴力樣態和事件背後,作為青少年和家長可以思考的事。

很多人覺得,會遇上數位性別暴力的人,是因為自己太不小心,才成為受害者;成為施暴者的人,則是因為他們很邪惡。但在實際案例中,有各種因素會將人捲入數位性別暴力的事件,有人刻意利用網路去侵害他人,也有人並非蓄意但還是造成了傷害。在你還沒意識到的時候,可能就成了施暴、受暴、或是參與其中的旁觀者。

數位性別暴力和每個人的距離都在快速的拉近,我們該如何幫自己準備好,去預防或是面對數位性別暴力呢?

其實在108課綱中,關於「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的內容,就是其中一種資源。在課綱的設計上,培養同學們在國小階段認識科技,到了國中階段能覺察、思辨人和科技的關係,在高中階段則可以反思、批判科技和媒體的倫理議題。但就我的觀察,身為數位原住民的你,在從小到大的網路使用中,可能早已具備越級打怪能力,不管現在是幾年級,都可以對抗數位性別暴力的魔法攻擊。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

具體而言,我們面對的數位性別暴力有哪些呢?如果用暴力的特性來區分,目前常見的數位性別暴力樣態有五種分類—基於性別的仇恨言論、隱私侵害、網路詐騙、數位性暴力數位親密關係暴力。若把對抗數位性別暴力想像成打怪,我們可以透過解析不同怪獸的攻擊,去思考適合的防禦策略;或是研究數位性別暴力怪獸的痛點,和盟友聯手擊退他。

青少年勇者們在數位旅途中,最常遇見的會是「仇恨言論」和「隱私侵害」的攻擊。以這兩類暴力出現的頻繁程度,可說是數位世界的哥布林,攻擊者可能單獨現身,也會集體發動攻擊。在仇恨言論類,常見的樣態有酸民攻擊、網路霸凌或是網軍出征,施暴者會透過歧視性的言論進行攻擊;隱私侵害類,則是有人肉搜索、數位跟蹤、性勒索等樣態,透過探詢、曝光個人隱私來進行攻擊。

接下來的旅程,勇者們可能會遇到基於性別的「網路詐騙」攻擊。施暴者就像會魔法的妖精,隱藏自己的身份,並且嘗試取得你的信任,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騙取錢財或是你的個人資訊。這種可能讓人傷心、傷身又掉金幣的魔法攻擊,需要時刻留意,保持警覺。

小心!接下來我們即將迎來魔王關卡,也就是「數位技術輔助的性暴力」,其中包含網路性騷擾、未經同意製作/散佈私密影像、數位性剝削等樣態。之所以說是魔王關卡,是因為私密影像類的暴力,是目前最常發生的樣態,在事件發生時,還會伴隨著網路霸凌、人肉搜索等前面出現過的暴力。對於青少年勇者來說,要打這幾個魔王相當不容易,一定要謹慎以對。

在即將破關之際,還有一個潛在的威脅,那就是「數位時代的親密關係暴力」。就像原本視為好隊友、好伴侶的人,卻發現對方一直在影響或是控制你,只能照著對方的想法走。有時打怪容易,要離開隊友卻很難,尤其是曾經信任的人,但若是待在一段有毒的關係,最後可能會失去自己。

在數位時代打怪,想破關真不容易,各位青少年勇者們可以用什麼攻略化解呢?

數位打怪,防暴攻略大公開!

攻略一、面對仇恨言論,別只當個NPC

所謂的NPC指的是「非玩家角色(Non-Player Character)」,也就是遊戲中的路人,因此NPC在主角涉險時不會主動協助,只是被動的看著事情發生。大部分人在看到網路仇恨言論時,都會不自覺的變成NPC,覺得事情既然跟自己無關,那也就不需要理會。看到被攻擊的對象,可以傳訊息關心對方,發現人身攻擊的留言,就動動手指檢舉,面對仇恨言論,與其期待勇者降臨,如果每個人可以多做一點,就有機會打破仇恨言論的魔法陣。

攻略二、面對隱私侵害,設定結界很重要

要預防隱私侵害的攻擊,可以設下保護自己的網路安全結界。在日常使用上,可以留意自己的帳號管理,設定較複雜的密碼並且定期更換,在帳號上使用代稱而不要用自己的本名,使用完畢的帳號要進行登出...等。所謂的設下結界,是要提醒自己不怕麻煩,若能好好實踐,維護網路安全其實並不困難。另一方面,若真的遇到有人挑戰結界,也請維持警覺,並且隨時準備向爸媽、師長求援,也是結界的重要功效。

攻略三、面對網路詐騙,蛛絲馬跡是關鍵

網路詐騙的施暴者,會用很多方式讓人難辨真偽,使用假照片、假名稱、假身份來接近當事人,比好朋友更懂你,比爸媽更關心你,讓你覺得跟對方心意相通,這樣精心打造的陷阱就連大人也很難逃脱。在認識網友時該如何提高警覺呢?如果對方說到自己的事時,可以留意一下有沒有前後矛盾的細節;或是對方表示只能在特定時間聯繫,而且都要由對方聯繫你,你很難找到他;還有一個最值得留意的,是他要求別將你們的關係告訴別人,連朋友也不行,這很有可能是對方想孤立你,要特別留意。

攻略四、面對數位性暴力,不要責怪當事人

在目前的性私密影像被散佈事件中,承受最大壓力的是私密照中的主角,但是大家忘記了,最該被譴責的人其實是惡意散布照片的人。可能有人會說「不拍攝就沒事了」,在但實際案例中,大部分的案例是在親密伴侶的邀請、說服、情勒之下進行拍攝。所以並不是因為不懂得拒絕,而是在當下不知道怎麼拒絕或是拗不過對方。散佈性私密影像就是一種性暴力,如果在你或朋友身上發生相關事件,你可以向爸媽、師長求助,也可以撥打113婦幼專線,將會有社工協助當事人,並且將影像下架

攻略五、面對數位親密暴力,成為雞婆的友人

親密關係暴力是一個存在已久,且不斷變形的暴力型態,在現代,恐怖情人借用數位的便利,使得控制變得更加容易,當事人時常感到孤立無援。若你發現朋友可能遭受到數位親密關係暴力,我們可以怎麼做呢?首先,你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雞婆的友人,多關心那些談了戀愛就消失的朋友,和他聊聊天,因為有可能他們不是重色親友,而是被困在一段有毒的關係中。如果你發現對方只是被戀愛腦沖昏頭,那就可以放心祝福他。

出發吧!青少年勇者

說了這麼多,希望能讓青少年勇者們在數位世界的探險能夠更加順遂,克服每個未知的挑戰;也希望你若是遇到其他勇者,可以成為彼此的隊友,相互支援。如果真的碰到奇怪的人,或是出現你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的狀況,爸媽、師長、社工都是你們的後援部隊,就算有時候覺得大人聽不懂你在說什麼,或是大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但沒關係,我們可以一起找答案,還請稍微放慢腳步,我們會努力跟上你的。一起出發吧!青少年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