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聳動誇大: 北市議會播《活摘器官》遭恐嚇要砍人 蔣萬安說話了
- 報紙刊登日期:2024-11-29
事件摘要
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明天(30日)將於議會播放紀錄片《國有器官》,不過民進黨議員洪健益指出,活動主辦遭到民眾恐嚇說要進議會砍人。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說,一定確保言論自由,對暴力恐嚇不容許。
《國有器官》以真實調查和證據,揭露中國活摘器官、器官交易的殘酷現實,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明天將於議會播放此片,卻遭人署名恐嚇,黨團表示已報案處理,不會向恐嚇暴力行為妥協。
蔣萬安今上午出席台北市衛生保健志願服務志工暨團體楷模獎表揚大會,會前被媒體堵訪表示,台北市一定確保言論自由,對於暴力恐嚇也不容許,警察局信義分局也已經將此案報檢察官指揮偵辦,一定會確保各項安全、民眾安全。
新聞識讀
1. 標題使用聳動語言,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恐慌
標題中使用「遭恐嚇要砍人」的措辭,雖然反映了事件的嚴重性,但過於聳動,可能引發讀者的不安和恐慌。媒體在撰寫標題時,應平衡資訊的準確性與讀者的情緒反應,避免過度渲染。
2. 報導內容未深入探討事件背景,資訊不夠全面
報導主要聚焦於台北市議會播放紀錄片《國有器官》遭受恐嚇一事,並引述市長蔣萬安的回應。然而,對於紀錄片的內容、播放的目的,以及恐嚇事件的詳細情況,報導未作深入探討,資訊不夠全面,可能導致讀者對事件的理解片面。
改進建議
-
標題應避免使用過度聳動的語言: 建議使用更中立的措辭,如「北市議會播放紀錄片遭恐嚇,蔣萬安回應」。這樣既能傳達事件的核心資訊,又不至於引發讀者的過度恐慌。
-
提供更全面的背景資訊: 在報導中,應詳細介紹紀錄片《國有器官》的內容和播放目的,以及恐嚇事件的具體情況,讓讀者對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
避免過度渲染,保持報導的客觀性: 媒體應秉持客觀中立的立場,避免使用可能引發讀者強烈情緒反應的語言,確保報導的專業性。
總結
該報導在標題措辭和內容深度方面存在不足。媒體在報導此類事件時,應避免使用過度聳動的語言,提供全面的背景資訊,保持報導的客觀性,確保讀者獲取準確、完整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