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聳動誇大: 好幾天沒開!台南詭異火燒車成廢鐵 2人燒燙傷驚逃

  • 報紙刊登日期:2024-11-29
點圖放大
事件摘要

今(29)日上午8時41分許,台南市新化區發生不明原因火燒車。62歲的姚姓駕駛與郭姓女乘客行經中興路時,車輛突然冒煙燃燒,姚男將車輛緊急停靠在路邊後,兩人驚逃下車,但仍然遭到火勢波及,受到燒燙傷。

台南市消防局獲報後出動2車4人,立即趕往現場拉水線撲滅火勢。據姚男表示,已經好幾天沒有開車了,未料今日一出門就因不明原因起火。所幸姚男與郭女並無生命危險,僅手部受到燒燙傷,被救護車送往永康奇美醫院救護,詳細起火原因及財物損失由消防局調查處理中。

新聞識讀

1. 標題使用聳動語言,誤導性強

標題使用了「詭異火燒車」一詞,帶有情緒化色彩,暗示事件的神秘性或不尋常,給讀者一種該起事故可能涉及超自然或難以解釋原因的印象。然而,內文提到,起火原因尚在調查中,並未有明確的證據指向任何特殊或異常原因。此標題誇大且容易誤導讀者,偏離新聞客觀報導的核心原則。


2. 報導內容應更中性聚焦於事實

內文提到車輛已經好幾天未使用且突然起火,但這些信息不足以支持「詭異」一詞的使用。火燒車的原因有可能是電線短路、燃油洩漏或其他常見的技術問題,報導應更多聚焦於消防部門的調查進展,而非使用模糊而吸引眼球的詞語。


3. 煽動性語言對公眾理解的負面影響

使用「詭異」這類語言,不僅可能引發不必要的恐慌,還會讓閱聽人對事件的實際原因產生錯誤預期。媒體作為資訊的傳遞者,應避免引導公眾情緒,確保報導的專業性和負責任態度。


改進建議

  1. 修改標題語言,保持中立:
    建議將標題改為「台南火燒車成廢鐵 2人受傷 起火原因調查中」,去掉「詭異」一詞,回歸中立且基於事實的報導方式。

  2. 內容應強調起火原因調查進展:
    報導可以更多聚焦於消防部門和專家對起火原因的調查進展,避免猜測或使用模糊性表述,以提供更有價值的資訊。

  3. 避免煽動性描述:
    報導中可減少情緒化語言,如「驚逃」或「詭異」,以確保讀者獲得準確且平衡的資訊,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社會恐慌。


總結

該新聞報導的主要問題在於標題的聳動性用語,如「詭異火燒車」,誇大了事件的性質,可能誤導讀者對起火原因的理解。媒體應在報導時使用更中性、基於事實的語言,聚焦於事件調查的進展,避免引導讀者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或誤解,從而提高新聞的專業性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