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具負面標籤、歧視等社會刻板印象: 台東茂賓部落疑食物中毒 吃蝸牛小米粽 3死4命危

  • 報紙刊登日期:2024-10-31
點圖放大
事件摘要

台東縣金峰鄉賓茂部落今天凌晨傳出民眾疑似食物中毒送醫急救,共有11位民眾參加83歲阿嬤喪事吃過小米粽後,出現身體不適症狀,被送醫治療。目前已有3死4人急救中,衛生局及警方正調查了解中毒原因。

新聞識讀

1. 標題使用「部落」一詞,可能引發刻板印象

該報導標題中使用「台東茂賓部落」,明確標示了事件發生的地點,並以「部落」兩字強調事件背景,可能讓讀者將食物中毒事件與原住民族的飲食習慣或文化聯繫在一起,形成負面刻板印象。這樣的措辭可能在不經意間加深社會對原住民族群的偏見,忽略事件與族群無關的可能性。

改用「台東茂賓村」這類中性的地理名稱,能更準確地傳達事件資訊,避免對特定族群造成不必要的聯想或負面影響。


2. 報導內容的焦點未充分放在事件原因與解決措施上

報導雖然提到可能的中毒原因,但缺乏對相關食品安全檢測或防範措施的深入探討。媒體在處理公共衛生事件時,應注重教育性,幫助公眾理解如何避免類似情況,而非僅限於事件本身的敘述。


改進建議

  1. 標題應避免使用易引發刻板印象的用語:
    建議將「台東茂賓部落」改為「台東茂賓村」,去除與特定族群相關的字眼,避免無意間加深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

  2. 增加專業解釋與防範建議:
    報導可加入專家對食品安全的分析與建議,例如如何避免誤食可能含有毒物的蝸牛或其他食材,並提醒公眾注意家庭烹飪安全。

  3. 尊重原住民族群形象:
    在報導中,應避免將事件與族群文化過度連結,避免讀者形成錯誤的因果聯想,確保新聞報導對所有族群的公平性。


總結

該新聞報導的主要問題在於標題使用「部落」一詞,可能引發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並且過度聚焦於悲劇性數據而忽略事件背景與防範教育的價值。媒體應更謹慎措辭,聚焦於事件原因與解決方案,減少對特定族群的不必要影射,並提升報導的公共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