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 曝露當事人、關係人之隱私及應保密資料: 2014年11月09日〈10歲童 獨顧兩老5年〉

  • 報紙刊登日期:2014-11-09
點圖放大
事件摘要

【吳慧芬、黃任膺╱連線報導】這個孩子堅強的讓人心疼!就讀高雄十全國小四年級的鄭茄妡,與外曾祖父母蝸居市場攤位上方一間僅1.5坪的木造閣樓,她從6 歲起就煮飯洗衣,天天為外曾祖母打胰島素,幫忙在市場叫賣,寒夜還得牽著兩老爬下陡峭鐵梯外出如廁,但5年來她從不喊累,在校更名列前茅;她堅韌的生命力 並讓罹患憂鬱症的母親打消尋死念頭。茄妡昨獲頒家扶中心自強兒童,小小年紀的她透露最大心願是「快快長大,買房子給家人住」。

新聞識讀
  1.   文字部分:

報導文字中將未成年女童的學校年級與辨識住家的相關資訊曝光,恐有侵害兒少隱私之虞。

  • 就讀高雄十全國小四年級的鄭茄妡,與外曾祖父母蝸居市場攤位上方一間僅1.5坪的木造閣樓,她從6歲起就煮飯洗衣,天天為外曾祖母打胰島素,幫忙在市場叫賣
  • 鄭茄妡 年齡10歲。就讀:高雄市十全國小四年級

 

引用文字:2014年11月09日《蘋果日報》〈10歲童 獨顧兩老5年〉新聞

 

  1. 圖片部分:

報導圖片刊載得以辨識女童住所位置的相關訊息。

 

   本則報導雖為正面兒少新聞報導,係報導高雄家扶中心的自強兒童獲獎者,藉此激勵人心與鼓勵向上。然《蘋果日報》於報導內文中完整揭露女童就讀的學校與年級,並刊載其住家出入口的照片及相關孝行,導致電子媒體大量跟拍與追蹤報導,後續造成有心人士依據這些線索找到女童住家進行捐款與關心,致使十歲女童倍感壓力,對案家不堪其擾形同騷擾,或有人質疑家扶中心個案處遇的專業倫理,原本的美事善行最後演變成爭議事件。

   正面兒少新聞報導,有其正向社會教育功能,但仍應注意避免報導過度揭露個資,或型塑過度完美之刻板印象,以致產生非預期之報導倫理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