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文 侵犯當事人、關係人之隱私及暴露應保密資料: 爸媽賴定有刺青!19歲妹子怒脫光「證明清白」 見血流下崩潰痛哭

  • 報紙刊登日期:2025-08-15
點圖放大
事件摘要

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對小孩來說是很傷的一件事。一名女網友埋怨,因為爸媽一直認為她刺青,所以氣到連尊嚴都不要了,將衣服全脫光,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

 

原PO在Dcard以「為了自證清白,我脫光了衣服」為題表示,在爸爸、媽媽、弟弟面前脫到一絲不掛,原因是下課回家後,爸爸沒來由就抓著她問「是不是跑去刺青」,接著媽媽、弟弟也走到客廳開始講刺青的壞處,讓她很納悶。

 

原PO透露,自己真的沒刺青,所以立刻掀起衣服、袖子和褲管證明,「我們家當然是不信,說什麼可以刺在胸部或臀部之類的話,所以當下我非常生氣,直接把衣服、褲子、內衣、內褲全部脫了下來,回想起來這還是我從幼稚園以來,第一次在家人面前脫光衣服,而且還有一個未成年的弟弟在現場,不過當下的想法就是我可以放下我的尊嚴跟羞恥心,但就是不想被冤枉。」

 

她痛哭,「展示」完身體後,自己頭也不回的往房間衝,「看到月經沿著大腿流下我開始哭,後悔自己怎麼這麼衝動,都已經19歲了,還不懂得潔身自愛,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把衣服脫下來,就把尊嚴給丟棄 。」

 

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一定很累吧,希望妳可以盡快走出來」、「好扯,妳媽還不幫妳」、「身為家長,不會覺得妳幼稚,反而會覺自己這樣愧對孩子」、「寧願是創作文,希望沒有人真的受到這樣的傷害」、「繼續待在這種家高機率會生病」。

 

新聞識讀

這篇新聞,論其資訊傳播上的意義來看,並沒有特別的價值;而作為教育宣導,卻有不足與需改進的部分,否則並不應該作為一篇新聞傳播。

此新聞源自Dcard 上頭的匿名貼文,內容簡短描述了貼文女子在家中的不適經歷。因匿名且文章簡短,事件的真偽難以判斷的同時,當事者觀點又只有原Dcard 貼文女子一人,對於事件全貌的理解與評價就相當不容易。

所以就算內容只能做為教育宣導來傳播,也是不適合且具有難度的。

 

標題部分:

使用了「19歲」、「妹子」、「怒」、「脫光」、「血留下」「崩潰痛哭」等字眼,除了用年齡劃出年輕的範圍、使用較不文雅且不中立的名詞稱呼女性,還用情緒字眼再次強調敏感字詞「脫光」、「血留下」搏人眼球,聳動的關鍵字將使閱聽人從一開始就已被混淆焦點。

 

內文部分:

原Dcard文章中,用詞就已經是敏感且強烈的調調。而本新聞文章幾乎並未加做修飾,其中大量字句引用於原Dcard文章,將敏感的過程作為新聞的主旨。此舉對於讓閱聽人理解與作為經驗學習並沒有幫助,也產生了裸露敘述和對刺青族群標籤化的可能。

尾段則附上原Dcard貼文的留言,呈現了部分他人的看法;然而原Dcard文章的來龍去脈是模糊的,我認為既然主旨攸關家庭和諧、身體自主權、刺青偏見等議題,新聞就應該花篇幅撰寫相關的討論與提供有幫助的建議,來促進閱聽人思考的同時,就算角色論替至自己,也能在當下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結論:

其實能從新聞文章內文開頭看出新聞編輯者對此事件的看法,然而其篇幅僅占兩句,並不能有效對閱聽者倡議不良「家庭間的溝通與信任」對家中孩子可能產生的嚴重身心後果。最好將標題、內文敏感字詞修飾婉轉,並提供中立的討論與有助的協助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