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新聞稿】最狂桌遊《抓誑新聞》記者會

  • 2018-10-15

【新聞稿】《抓誑新聞》桌遊發表記者會

「台少盟」與「阿普蛙」合作開發《抓誑新聞》桌遊

全球第一款培養新聞報導「媒體識讀」能力

讓玩家邊玩桌遊邊習得新聞識讀的技能

不再被新聞惹到「抓狂」,更能「抓」誑新聞!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下簡稱「台少盟」)長期關注兒童與少年的閱聽環境與隱私權益,亦致力於推動兒少新聞監看媒體識讀教育。今(2018)年適逢台少盟15週年,台少盟特別與新創團隊「阿普蛙工作室」合作開發一款老少咸宜的媒體識讀桌遊──《抓誑新聞》,將新聞報導重要識讀概念融入其中,期望藉由輕鬆、趣味的桌上遊戲,發揮寓教於樂的功能,引發玩家們反思我們習以為常的新聞報導內容,進而習得媒體識讀概念,成為具備媒體素養的公民。

《抓誑新聞》,桌遊是全球第一款培養新聞報導「媒體識讀」能力的桌遊,為讓各界瞭解此款桌遊的獨創性與教育意義,特別於2018年10月14日華山文創園區中7A館舉辦此款桌遊的首發發表記者會,並邀請到知名人士林祖儀、范雲、黃益中、柯萱如等人,為大家搶先體驗此款桌遊!

捍衛兒少閱聽權益,台少盟攜手阿普蛙工作室共同開發、邀請Nagee操刀美術設計──

兼具教育性與趣味的桌上遊戲《抓誑新聞》

台少盟長期以來與兒少及媒改團體持續監看兒少新聞報導,有鑑於過去媒體報導時常針對情殺、傷害、性侵害、偏差行為等事件進行侵入式報導,除了曝露當事人與關係人的隱私及身分,造成當事人二度傷害,甚至引起肉蒐與公審;此外以文字、影片或模擬動畫詳盡地描繪犯罪過程及手法,有如犯罪教科書以及俯拾即是的血腥照片,更是令人怵目驚心……如此種種皆可能對影響兒童與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及社會化。尤其近年來媒體環境在數位匯流衝擊下,網路即時新聞及各式社群媒體、自媒體交互作用下,三器新聞當道、假新聞流竄、媒體公審效益日熾、網路霸凌現象惡化。不僅悖離了我們對於媒體的期待,更可能危及兒童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台少盟與阿普蛙工作室共同研發《抓誑新聞》桌遊,並請到知名圖文創作者Nagee操刀美術設計,希望透過有趣且互動性十足的遊戲,推廣新聞媒體識讀教育,藉此增進社會大眾對於新聞的敏感度與識讀新聞的能力,培養民眾監看新聞媒體的習慣,進而督促媒體自律,讓兒少的閱聽環境更加美好。

《抓誑新聞》是一款透過播報加味新聞,讓玩家可以辨識出新聞的問題,進而透過行動去改善媒體環境的桌上型遊戲;在這款桌遊中,玩家將體會到與現實情境相似的媒體亂象,玩家們必須仔細運用眼睛、耳朵等感官,去判斷新聞的品質,並思考身為公民應如何與媒體進行良好的互動,進而促成一個更健康的閱聽環境!

記者會開始,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首先向大家說明台少盟開發這款桌遊的理念與動機:今年是台少盟15周年在這個重要時刻,全球首發台少盟與阿普蛙工作室合作開發、知名圖文創作者Nagee操刀美術設計的媒體識讀桌遊《抓誑新聞》。這款桌遊中融入了四個新聞媒體在競爭的環境下,為了吸引閱聽人的眼球、提升點閱率而時常產生的問題:誤導、刺激、置入與標籤,如果閱聽人沒有採取申訴或檢舉,媒體環境便會劣化、狂化,新聞媒體則會逐漸抓狂、失控,尤其現今網路新聞、自媒體過度添加,使報導失真,以及假新聞資訊流竄,導致閱聽環境愈來愈糟。台少盟在這十五年來,一直相當關心媒體環境,不僅關心與兒少切身相關的新聞,更希望能給兒少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除了督促媒體自律、讓閱聽人熟悉申訴不當新聞的管道,並持續進入高中職與大專院校,推動新聞監看、媒體識讀教育,更希望發展出更有趣、更能吸引人的方式,讓更多閱聽人擁有識讀媒體能力。這款桌遊結合了台少盟在媒體識讀的專業、阿普蛙的社會教育觀點及Nagee的創意,並蒐集、改寫了近日發生在臺灣的四十則新聞,發展出相當具臺灣特色的《抓誑新聞》,強烈適推薦給公民老師、社政人員、媒體利害關係人,與所有願意了解媒體識讀的人。

阿普蛙工作室專案經理李庭欣接著說明合作開發《抓誑新聞》的理想與遊戲規則:《抓誑新聞》從「閱聽人」的角度出發,偏重探討媒體如何加工一篇原本正常的新聞,使之變成一篇有問題的新聞,玩家必須扮演監督者去找出有問題的報導方式。《抓誑新聞》的遊戲機制有時間壓力,不只要在短時間內辨識出新聞的問題,這部分比喻在現實中媒體發布新聞的速度,如果閱聽人無法即時作出反應的話,這個媒體效果就擴散出去,而媒體環境也會受到相對應的影響。《抓誑新聞》呈現了閱聽人、媒體、社會環境三者互相影響的關係,閱聽人除了需要對媒體有積極監督的意識之外,還要能夠注意自己在這個媒體生態裡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知名圖文創作家Nagee說明參加《抓誑新聞》設計的原因與想法:Nagee從2014年開始長期關注主流媒體沒有關注到或報導不實的事件,用圖文創作做一些平衡,並嘗試挖掘事實。Nagee表示,《抓誑新聞》的主題跟他長期在做的社會倡議行動與理念相當契合,傳達理念的方法不一定只有一種,像他平常在做的平面漫畫,桌遊讓玩家能夠藉由實際操作,去了解、感受媒體如何影響閱聽人的判斷與價值觀。Nagee將《抓誑新聞》推薦給想關心社會事務但不知道如何判斷真偽的公民們。

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社會民主黨召集人范雲體驗《抓誑新聞》後驚呼這款桌遊真的很好玩!不只適合青少年,也適合成年人。范雲表示,原先她以為自己對識讀新聞相當有把握,但玩過兩輪之後,發現自己的「胃口」真的被媒體養大了!她也強烈推薦這款桌遊,可以讓更多兒少、家長與教師,一同來學習判讀新聞的技巧,增進媒體識讀能力。

沃草創辦人林祖儀也表示:原本以為自己很擅長新聞媒體識讀,但玩過了《抓誑新聞》後才發現自己胃口被養大了!他也強烈推薦大家一起玩這個遊戲,並相信透過這個遊戲可以增進玩家的媒體識讀能力,避免受到假新聞的傷害。林祖儀表示:在這個自媒體的時代,能夠做假新聞的已經不只是傳統媒體,包括網路紅人、直播主、youtuber等都可以帶起風向,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發布假新聞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在做假新聞;媒體習以為常、不覺得自己是在做錯誤的報導,反而認為這些偏頗、誇大的報導才是正確的,因此林祖儀鼓勵所有閱聽人:「自己的新聞自己救!」推薦大家《抓誑新聞》桌遊。

  青春發言人主持人柯萱如認為《抓誑新聞》讓玩家可以很明確地判斷出新聞報導的問題、仔細去聆聽新聞,她表示:一般大眾聽到「媒體識讀」會覺得很抽象、很學術,但她一直都認為教育必須從感受出發;平常看新聞時,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則報導很誇張、令人感到不舒服,但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柯萱如認為《抓誑新聞》有一般版本的報導可以讓玩家做比較,使玩家知道新聞除了常見的那些報導方式,還能如何比較正常地被報導。柯萱如還表示:她本身比較喜歡玩合作遊戲,《抓誑新聞》的設計讓大家知道作為閱聽人是能有力量的,閱聽人多做一個步驟:檢舉、申訴,對社會便能造成實質的影響。

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言人、「熱血教師」黃益中則表示:身為公民老師的他原本就很熟悉媒體識讀,沒想到玩過《抓誑新聞》後發現還有很多觀念須要提升。他認為人性原本就有喜愛刺激、娛樂的一面,因此新聞媒體今日的面貌不能只責怪媒體記者,黃益中甚至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句話非常不公平!」當媒體製播了優質的報導,閱聽人卻不買單,導致報導點閱低、瀏覽人次低,媒體當然只能愈來愈「重口味」,以吸引閱聽人。因此,黃益中表示:透過公民教育與媒體識讀教育,讓兒少與一般閱聽人知道媒體有其公共性、社會教育的責任,媒體應該揭露真相、避免標籤、矯正歧視,讓閱聽人願意自主支持優質新聞,善盡公民責任。因此推薦大家《抓誑新聞》這款桌遊。

 

記者會聯絡人: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  02-2369-5195#15 / 0916-048-862

                         台少盟文宣員蔡欣樺  02-2369-5195#13 / 0933-834-247